信息公开

新闻中心

中设国联:变废为宝“领跑者”

发布时间:2016-03-01 文章来源: 阅读次数: 文字大小:【

土地塌陷、难以复垦、生态破坏严重、饱受群众诟病,就是这样一块位于江西乐平荒芜多年的废弃煤矿,一度成为当地政府和百姓心中难以根治的顽疾!让乐平人民感到幸运的是,他们找到了在废矿里“种光伏”的良方。开出这一良方的正是擅长在工业废矿建光伏电站的行业“领跑者”----中设国联公司。面对顽疾,中设国联使用“矿区分布式+农光互补”等手段,按照“土地综合利用、变废为宝”的发展思路,开出了三期共80MW的剂量,结果是针针见效、药到病除,实现了政府、百姓、企业以及当地生态多盈的局面。

排除万难,根治顽疾,变废为宝

桥头丘煤矿,这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企业,便是中设国联江西乐平一期20MW 分布式光伏项目场地的前身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块饱受当地矿区群众诟病的荒芜场地可以完成华美蜕变,成为江西省首个利用光伏电站改善废旧矿区生态环境的工程。“变废为宝”项目的理念不仅仅对于江西乐平是第一次,对于中设国联这一能工巧匠来说也是首次突破性尝试,可谓光伏行业内“领跑者”。此次项目的建成,可为乐平的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支撑服务,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、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、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,同时也可全面改善群众生产、生活条件。

万事开头难,中设国联在项目建设之初,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首当其冲的便是项目场地极其复杂的地理环境。由于矿区多年采矿导致土地塌陷,因此十分不利于项目进场及建设。加之项目进场时正逢江西洪涝灾害,土地泥泞不堪,根本无从下脚,导致项目一度暂停。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,中设国联从领导到现场每个工程人员都毫无惧色,展示了必定按时完工的决心。通过统筹各方资源和项目现场每位工程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,第一期项目终于在2015年10月下旬成功并网。

整合资源,持续领跑

在第一期项目的基础上,中设国联通过农业种植园与光伏产业园相结合的方式,建设了第二期“农光互补”20MW分布式光伏电站。该项目是整合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进行产业升级的一大重要突破,对于恢复和改善当地环境具有积极作用。与此同时,中设国联还在乐平乐港镇一矿区“另辟战场”,再度利用当地废弃矿区建造40MW 分布式光伏电站,持续“领跑”变废为宝这一光伏发展新体系。目前,中设国联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、开发有序的新能源光伏电站开发体系,尤其“领跑”于土地综合利用、变废为宝这一新型光伏发展体系。
 
化解土地难题,光伏建设新思路

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《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》国发〔2016〕7号文件,鼓励利用废弃的煤矿工业广场及其周边地区,发展风电、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,盘活土地资源,支持退出煤矿用好存量土地,促进矿区更新改造和土地再开发利用。中设国联江西乐平光伏项目正是废弃矿场转型发展的典型。本项目用地为关闭破产的桥头丘煤矿用地,由于面积规模大,复垦治理难,土地浪费严重,群众反映强烈,当地政府压力巨大。部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在全国土地调查时,被划分为草地、林地、劣质耕地等地类,遗留的大量工矿废弃土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,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,给矿区群众生产、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工矿废弃地里“种”出光伏产业,为乐平的生态文明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支撑服务,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、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的重大举措,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、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、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,可全面改善群众生产、生活条件。

随着我国光伏电站开发重心由西部向中东部地区的转移,土地问题将成为分布式电站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。据估计,我国现有包括尾矿库、排土场、露采坑以及因采矿破坏的荒山荒地在内的各类工矿废弃土地约6000万亩,无疑为解决建设光伏电站土地资源瓶颈约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。中设国联作为“土地综合利用、变废为宝”这一新型光伏发展体系的“领跑者”,将继续致力于新能源光伏电站的拓展,为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!
 
项目概况

中设国联江西乐平80MW 光伏电站群由三期项目组成。前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,规划装机容量40MW,总投资近3.2亿元。第一期20MW矿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经于2015年10月下旬顺利并网运行,第二期20MW“农光互补”分布式光伏项目将于2016年2月并网运行。后续第三期总计40MW矿区分布式光伏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。


中设国联江西乐平一期桥头丘光伏电站施工前航拍照片


中设国联江西乐平一期桥头丘光伏电站建成后航拍对比图


乐平矿务局桥头丘废弃煤矿地块老照片(左上-废弃塌陷区水塘,左下-废弃区域部分当地居民自用种植地,右上-煤炭坑小煤窑井口导致的小规模塌陷,右中-矿区内集贸市场,右下-原矿区社区居委会)